有问必答可以为您节省查找资料的时间,让你找到满意的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雨轩小竺文学网 >> 作文论文 >>读后感想 >> 内容

读《河滩草》(陈文银)

时间:2010-7-23 22:14:30 点击:2389

  友人送我一本书——张祖华老师的新作《河滩草》。在素雅的封面上,有这样一段富有诗心哲意的文字:“河滩是荒芜的、死寂的,可是,这些小草并没因为荒芜而颓败,没有因为死寂而暗消生机。它们的种子落在石滩上,只要有了土壤,有了水,就能迎着阳光努力地生长。”当时读过之后,心中不由得怦然一震:能够如此细微观察和感悟我们生活中熟视无睹的东西的人,该需要多大的“心力”和“眼力”呢!直觉告诉我,细读这本书,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绝不会身入宝山,空手而返。

  我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以一种近乎贪婪的状态读完了这本书,感觉如饮佳酿,余味悠长。因为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知音,找到了激情,唤醒了我沉睡的生命!诚如作者在自序《保持一颗雕的心》中所说:“决意突破精神的平庸,摆脱心灵的灰暗,找回真实的自我”,我看到了作者追求精神卓越和人格独立的坚毅果敢、不屈不挠。这些带着作者生命体温的文字,缘于作者对天地人心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悲悯情怀,以及对宇宙人生的强烈热爱。这使我不由得想起米兰·昆得拉说过的一句话:“‘认识的激情’攫住人,使他去探索人生的具体的生活,保护它,抵抗‘存在的被遗忘’,把‘生活的世界’置于永恒的光芒下。”我在这本书中读到了作者追寻永恒生命力量的努力和大哲海德格尔笔下圆融无碍的“澄明之境”。

  在这个“人的感官享受和卑鄙心理被空前激活,对物质的占有和攫取成为人的生存内容和生存价值”(王英琦《掠去生存的假象》)的时代,作者能够潜心教书育人,静心读书写作,尤其让我这个年轻后生心生敬佩。第一编《物境解语》,作者能够赋予平凡事物以生命,以如炬的慧眼如水的灵心将它们的价值呈现在我们面前:不屈向上的河滩草,只求静默开放的野菊,坚强挺立的断柚,执着闪亮不惧黑暗的萤火虫……这些哲思式的随笔感受细腻,既写得真实可感,又处处透出哲理的机趣。第二编《放怀烟霞》,作者的足迹留在了许多青山绿水之间:险峻异常的华山、神秘诱人的神农架、声名远播的三峡、白帝城……在寻幽探胜的过程中,作者不像一般游人那样仅仅满足于拍几张照片,放松一下心情,而是以一颗勇毅之心去细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神奇造化。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作者被大自然的神奇风致深深吸引,有时冒着生命危险去亲近它。在《险哉!华山》一文中,作者写到自己租了双保险安全带,从悬壁小心翼翼地落到谷底,游览棋亭的过程。在《车溪之旅·风洞探险》中,作者详叙了自己和好友聘请当地一个男孩当导游,不辞辛苦地寻觅风洞奇妙景致的全过程,所以作者才在《车溪之旅·忘忧谷》最后一段发出“如果不经过一番艰难曲折,怎么能欣赏到这世外的绝景”的感叹。这编文字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独行柴埠溪》一文,作者不惧山高路远,不畏悬崖峭壁,以一种超常的坚韧攀登了柴埠溪那方土地。特别是“夜行柴埠溪”一节,读来感觉惊心动魄,无形中也为作者捏了一把汗。当作者最终战胜危险、孤独、疲劳和黑暗回到家时,我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刻意以求的“文化苦旅”之中,作者除了游览名山大川之外,还会主动选择一些我们常人并不留意的身边之景作一番流连。如《江北散记》《渔洋河边》《徒步新桥河》等篇章,作者写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亲历亲闻的身边风景,对于工作繁忙的高中语文教师来说,张老师能够这样忙里偷闲、忙中养心,的确让人感佩不已。第三编《真性星火》中的14记文章,都是追怀故人或陌生人的“人物志”。这里最让我感动的是《当月牙儿西逝的时候》这篇文章。“我”的婚期临近,准备回老家搬家具的时候,亦是妹妹将不久于人世人时刻。一喜一悲,反衬强烈,我们的心不由得起伏澎湃,黯然神伤。虽然作为哥哥的“我”觉得这样做“很不晓事,很昏,很唐突,很冒失”,但是因为担心妹妹死后再搬会沾上悔气,所以最终还是决定突击搬走之后再回来看妹妹。可是等“我”从城里急匆匆地赶回家时,妹妹已经永远的离开,没能见到她最后一面。所以作者说这是自己“此生永远的痛,这种痛,每每在独处的时候,就会暗暗地袭上心头,挥之不去。”古语云:“动人心者,莫先乎情。面对这样沉痛自省的文字,哪一位阅读者不会一洒同情之泪呢?除此之外,作者还用寥寥数笔写出了坚毅勤劳的父亲,具有山的热情和善良的老哥,与病魔顽强抗争的女同学,忍受磨难的华山挑夫等形象。第四编《瘦影冰心》,作者用凝练纯朴的文字写出了自己本真自然的生活,既有不为钓鱼而为”钓心“超尘脱俗之乐,又有不畏严寒冬泳清江的豪迈之举。在阅读《行走在自我的星空》时,当我了解到作者无论春夏秋冬,长期坚持步行几十里到大森林里去或步行十多里回乡下看望父母,并主动为老人分担家务时,仿佛突然间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和庸俗。另外,作者对体育赛事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之余弹弹吉它或引吭高歌的真实描绘,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第五编《逆风步履》和第六编《微笑生花》,一共揖录了作者对生活的哲思29篇,在这个追求速度和效率的社会,作者通过他的作品轻声慢语地告诉我们,要永葆一颗”平常心“(《不弃平常心》)”静心“(《夜说静心》)”赤子之心“(《永怀一颗赤子之心》)”童心“(《让童心飞起来》)还要”备一支心灵的长竿“,去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考验,并且告诉我们”只求无愧于心“,我们就能拥有心灵的平和与安宁。读来让人神思顿开,深受教益。第七编《书香墨迹》中的15篇文章,属于读书心得或文化随笔一类。作者把自己潜沉书海、砥砺思想的收获娓娓道来,如语家常,读来感觉快心爽口。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读书时能坚持自己的独立判断,不盲目随众,说出了不少独特有价值的见解。如《七十从心所欲,晚矣》《为潘金莲鸣不平》《人生如寄客似家》这三篇文字,闪耀着作者的真知灼见和思想光辉,让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

  一本书好不好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的语言是否优美有趣,耐人寻味。张祖华老师将一颗宽厚的仁心投入散文,笔下的语言充满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饱含一份深沉内敛的感情。而这种仁爱之情并不是通过虚浮作态的抒情升华,而是借助朴素细致和含蓄温婉的笔致传达出来,并以其描述的真实和生动的细节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在这普遍浮躁、物欲横流的时代,在这书架蒙尘、文学蒙羞的时代,作者以”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坚韧,以”生命不息,读书不止“的执着,不断向精神领地攀登,堪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典范。让我们以张祖华老师为榜样,平静心态,涵养心智,构筑自己的精神长城,守卫自己精神家园,喧嚣世界中坚守一方”澄明之境“,逍遥地遨于精神自由的苍穹!

  (说明:本文已发于宜都市文联杂志《长青》2010年第1期。作者陈文银,系宜都市实验小学教师)

    点击图片淘宝网前往淘宝网直接购买作文论文之类及相关产品!

作者:陈文银 来源:网络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河滩草》小溪的读后感


  •    >> 作文论文 >>读后感想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 没有
    本类固顶
    • 没有
    广告赞助商